查看原文
其他

李小平︱不忘初心,不负韶光

2017-08-18 市教育局宣 乐山教育




  1993年的夏天,风华正茂的李小平从乐山师专毕业了。满怀着对教育事业一腔的热血,他毅然放弃了转行留在城里工作的机会,来到了井研县石牛乡中学,成为一名乡村教师。这一干,李小平就在乡中干了25年。其间,辗转了五个学校,放弃了一次又一次转行进城的机会,在艰苦的乡村中学里耐得寂寞,坚守信念,25年,他在平凡的岗位上高贵地坚持着。


李小平

乐山市第十二中学教师



用勤奋浇灌青春之花

  井研县石牛乡中学是一个只有十五名教师260多个学生的初级中学,几乎每个老师都要跨学科跨年级任教,参差不齐的教师水平让校长非常器重刚从师专毕业的李小平,一到岗就交给了他初三毕业班的管理和教学。初次独立执教就接手这么重的教学任务,这让李小平倍感惶惑,可面对孩子们那一双双渴盼知识、渴盼改变的眼睛,蓦然升起的责任感让他倍感神圣,他坚信,“努力和认真”一定是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最坚实的第一步。他开始每天24小时和学生生活在一起,一起晨读,一起锻炼,一起嬉戏,一起自习......等到晚上11点照顾住校的30多个孩子入睡后,在空旷寂静的校园里,伴着孩子们轻轻的呓语,他还要在昏黄的灯光下用蜡纸刻一套试题,准备第二天给孩子们练习。


  石牛中学的生活李小平坚守了两年。两年500多个日日夜夜,刻印了1600多张蜡纸,和孩子们成了莫逆之交,他用汗水和辛劳换来了初见成效的教学成绩:94年中考33个学生,16人考上中师、中专,其余14人全部考上高中,创造了乡村学校的奇迹。95年全班50人,14个上中师、中专线,其余36人全部上高中线。为此,94年被评为马踏片区优秀班主任, 95年被评为马踏片区优秀教师。






做学生成长的引领人

  1995年,李小平调到成都市金堂县长乐乡中学,这是一所山顶上的乡镇学校。当时市场经济的大潮席卷中国,校园也不能幸免。孩子们开始无心读书,甚至有学生旷课辞学去打工。乡村中学的教育在经济大潮突袭时显得十分无力。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引导学生正确规划人生,李小平也深感迷茫。那些日子,他开始努力地寻求答案:多少个休息日他跑省城进高校,找老师、问专家、查资料、研究学生,他从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机会,即使是自费也一定要参加。通过大量的理论学习,他开始进行课堂改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力求每一堂语文课都成为孩子成功体验的乐园。慢慢地孩子们开始爱上了语文课,爱上了语文。与此同时,李小平加强了家访工作,在多角度深入地了解孩子们的思想动态后,他利用生动活泼的第二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引导孩子们学会规划人生。


  这些努力终见成效:在“打工热潮”袭击到每一个乡村中学的时候,李老师的班级不仅没有一个学生流失,还因班风优良、学风浓厚被评为镇级先进班集体。学科均分由全县四十多名跃升至第九名,为此,金堂县教育局授予李小平“师德标兵”,“优秀教师”,并让他多次承担联校和办事处的公开课和示范课。


  98年李小平调到了城乡结合部的栖贤乡中学工作。这是李小平成长最迅速的几年,学校领导给他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上成都跑郫县,紧跟国家语文教材实验,聆听陈永红等专家老师的教诲,李小平的教学水平开始有了长足的进步。他在班级中开展快乐教育法并向全校推广,同时多次承担县级公开课,而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李小平的教学成绩一直稳居全县前三名。2002年成都市会考,李小平的班级7人上四七九分数线,语文单科140以上一人(汤恒142分),130以上4人(肖寒138分)。同年,李小平入选“成都市优秀语文教师人才储备名录”。





    

当学生的良师益友

  2002年,李小平调到乐山市沙湾区沫江学校任教,这里学生大多是下岗矿工和农民工的子女,家庭教育的缺失让孩子们沉迷游戏,不少孩子愤世嫉俗、桀骜不驯。此时传统的教育方式特别容易引起孩子们的逆反。李小平开始转变角色,注重以身示范,同时融入学生之中,深入每一个孩子的生活。课余,他和孩子们一起去市场卖菜,一起下废弃的矿井拣煤炭,一起在洪水中捞柴......对家庭困难的孩子,李小平积极联系社区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以取得学生对师长的信任和尊重,建立与学生亦师亦友的关系。


  在班级管理上,李小平实施操行评分管理,确立奖惩,树立是非观,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同时,他还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德育活动,使学生通过活动受到教育、受到熏陶,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使班风学风迅速扭转。在沫江中学的5年间,无论班级评比还是学科评比,李小平的班级始终名列全区前几名。沙湾区授予了他“沙湾区语文骨干教师”称号,并连续四年被沙湾区教育局评为“优秀党员”。





   

结出芬芳的桃李

  2007年,李小平辗转到乐山市第十二中学任教。十二中地处城乡结合部,这里的孩子思想更活跃,个性更多样,要准确地了解每个学生需要教师更用心的投入。


  2013届班上有一个孩子叫王金钵,性格十分孤僻,上课总是心不在焉,语言表达也异于其他孩子。李小平找他谈过几次话发现他有些口吃,电话联系他父亲,他父亲也说不出孩子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这种状况的,而多次跟孩子谈心,情况也没能好转。于是,李老师找到了王金鉢以前的同学和邻居,这才得知,他很小父母就离异了,因为自卑,孩子从不与外人交流,因为父亲繁重的工作,父子二人也从不交流,这才导致了王金鉢的交流障碍和自卑。从那以后,李老师每节课都给他语言表达的机会,并告知他,他的回答很重要。李老师的问题总是先易后难,每当王金鉢紧张得无法言语时,李老师都会微笑着鼓励他慢慢说,并耐心地听他说完。那段时间,每到周末,李老师还会让自己的孩子和王金鉢一起玩耍。王金鉢的自信一点点地建立起来了,初二的一天下午,他来到教师办公室悄悄地塞给李老师一包薯片,羞涩地对他说:“李老师,谢谢您!”孩子终于走了自卑的阴影,不仅口吃不再困扰着他,中考还取得了603分的好成绩。


  多年的教学,李老师已经习惯了以“爱心、耐心”去换得学生们的真心,用爱心和耐心去容忍学生的过失和错误,不抛弃,不放弃,给他们创造改过的机会并不断的给予引导,让学生在宽容中得到尊重、学会自爱。2013届的廖俊峰初二时是老师家长都头疼的问题生,师生关系对立,学习成绩很差。初三重新分班后,他分到了李小平老师的班上,在李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新的集体唤起了他的自信,不仅和老师同学的关系得到了改善,成绩也突飞猛进,中考取得了700多分的好成绩。


  这样的例子在李老师的教学生涯中数不胜数。徐俊杰 、陶伟 、张永凯等几十位不同类型的后进生在李老师的悉心教导和爱心包容下,发生了质的转变,成为了合格的初中毕业生。

多年的教学生涯,李老师总是把他的学生放在第一位。他说,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总能让他体会到无法言说的快乐。


  2010年5月,李小平查出了腋下肿瘤,躺在病床上,他焦虑的却不是他的病情,而是正在紧张备战中考的孩子。做完手术的第六天,不顾医生和家人的反对,李小平又回到了讲台。2013年,李老师的女儿和他的学生同时备战中考。中考期间,他却选择了和学生吃住在一起,24小时陪着他们,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值得庆幸的是,李老师的孩子和学生都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2016年中考,又逢李老师的女儿高考,两相权衡,李老师做了艰难的决定:全身心投入中考备战。李老师和孩子们的中考再创辉煌,他的女儿却因缺少心理疏导而考试失常,让他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回顾自己多年的教学,李老师骄傲地说,他一直坚持以理想教育为主线,以培养学生做有用之人为目的,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扶持他们的起步点,抓住他们的反复点,促进他们的飞跃点。对于前两点,李老师总是注意扬其长,避其短,动之以情;对于后两点,李老师又要注意宽严有度,晓之以理,施教得法,使每一个孩子都学有所乐、学有所得。通过一系列的创新管理,在十二中的十年,李小平所带班级成绩斐然,2010届一班进校时的平均分排年级第八,一年后平均分迅速跃居年级第一。2013届全班50人中9人考入国家级示范高中,15届和16届分别有9人和11人升入国家级示范高中。高中升学率达到100%。李小平所带的班级也多次被评为校、区级优秀班级,李小平个人也获得了许多的荣誉,“乐山市中区优秀班主任”、“乐山市优秀班主任”等。


  一路艰辛一路歌。二十多年来,李小平用自己的无悔年华书写着一个教育者真诚的教育理想、自觉的教育担当,不忘初心,不负韶光。



有你想看的精彩

秦朗︱扎根农村,收获满怀

徐林︱一粒沙的美丽

海来乌前︱坚守小凉山,情系彝家娃

王琴︱用心谱写动听的歌

童建平︱他就是个“山大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